“焦裕祿精神”黨員培訓是一種向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精神,被習近平總書記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對于焦裕祿同志,總書記一直十分崇敬,視為人生榜樣。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評價焦裕祿同志的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苯乖5摼顸h員培訓猶如一座豐碑巍巍矗立。
蘭考黨員干部培訓學習方案 |
|||
時間 |
教學內容及活動安排 |
住宿 |
|
第 1 天 |
下午 |
報到—專車在高鐵站或機場—接班; |
蘭考 |
第 2 天 |
上午 |
開班儀式 - 領導致辭提學習紀律要求; |
蘭考 |
現場學習:專題教學——參考課題《焦裕祿精神與黨的群眾路線》; |
|||
下午 |
現場學習:焦裕祿烈士陵園——敬獻花圈,緬懷焦裕祿,學習他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 |
||
現場學習:焦桐——成為焦裕祿精神的象征; |
|||
現場學習:焦槐林——深刻領悟“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 |
|||
第 3 天 |
上午 |
現場學習:焦裕祿展覽館(新館)——學習焦裕祿精神,了解焦裕祿生平事跡; |
蘭考 |
現場學習:四面紅旗展館——深刻領悟“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 |
|||
下午 |
現場學習: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生動地展示了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光輝一生; |
||
現場學習:壩頭黃河灣——根據東壩頭黃河自然景觀的特征和周邊的區域特征,重點開發以黃河中下游景觀為主的黃河標志性景區,展現九曲黃河的勝景; |
|||
第 4 天 |
上午 |
乘(大巴)赴(開封) , 約( 57 )公里 , 車程約( 60 )分鐘; |
開封 |
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 |
|||
下午 |
現場學習:開封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生動再現了革命先烈無私奉獻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弘揚先烈精神,宣傳革命烈士事跡; |
||
現場學習:開封博物館——再現古都開封近現代革命斗爭的偉大業績,以及宋代的政治、文化、經濟等; |
|||
第 5 天 |
上午 |
結束學習—專車送至高鐵站或機場—返程; |
無 |
焦裕祿 黨員培訓基地( 焦裕祿 黨員干部培訓學習課程方案)的主要內容有:
1 、焦裕祿烈士陵園 焦裕祿黨員培訓基地
焦裕祿在擔任蘭考縣委書記期間,帶病堅持工作,帶領群眾治理內澇、風沙、鹽堿三大災害,取得明顯成效,深受百姓愛戴。焦裕祿去世之后,被樹立為縣委書記的榜樣,成為一代代共產黨人的楷模。焦裕祿陵園占地 5 萬平方米左右,進園之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接近 20 米高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沿紀念碑右行即是焦裕祿烈士墓,墓前立碑,記載焦裕祿的生平事跡。
2 、壩頭黃河灣 焦裕祿黨員培訓基地
東壩頭黃河灣風景區是黃河蘭考段是九曲黃河最后一個大拐彎處,呈“ U ”字形,因地勢險要,素有“豆腐腰”之稱。該河段水勢兇猛、浪花翻卷,濤聲淋滿鳥語花香的河灘。站在東岸西望,令人激情澎湃。該河段的場景十分壯觀,為黃河標志性景觀之一。毛澤東主席曾于 1952 年、 1958 年兩次到此視察,并向全國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
3 、焦裕祿同志紀念館 焦裕祿黨員培訓基地
紀念館大門正上方鑲嵌的“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為江澤民題寫,紀念館正門前為焦裕祿事跡群雕。序廳正面立焦裕祿半身銅像一尊,兩側分別有焦裕祿當年帶領廣大人民戰天斗地的勞動情景畫面。展廳展出內容分前言、序篇、神州赤子、臨危受命、執政為民、干部楷模、今日蘭考五個部分生動地展示了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光輝一生。
4 、四面紅旗展館 焦裕祿紅色培訓基地
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展現蘭考“四面紅旗”和張莊除“三害”的場面。從不同的側面展現除“三害”的特點,將當年蘭考的風沙、鹽堿、洪澇,展現于世人,以秦寨的決心,雙楊樹的道路、韓村的精神,趙垛樓的干勁,張莊的治沙經驗“貼上膏藥,扎上針”等,多個側面彰顯了“蘭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面貌。詮釋了弘揚焦裕祿精神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5 、開封博物館 焦裕祿黨員培訓基地
開封博物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包公湖畔,是一座集陳列展覽、文物收藏、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朱仙鎮木版年畫作為民間民俗文化,是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支奇葩。 2007 年有“中國民間藝術家”之稱的郭太運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傳承人,并在館內收徒傳技,一起致力于古版年畫的發掘、整理、保護、研究和傳承。
6 、焦桐 焦裕祿黨員培訓基地
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縣只工作了 475 天,卻用實際行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焦裕祿精神。當年他親手栽下的幼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焦桐”。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期間,為治理’三害’帶病深入基層,總結出’扎針貼膏藥’治理沙丘,他帶頭植樹造林,廣栽桐樹。焦裕祿同志生前倡導栽種的泡桐樹如今已成為蘭考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這棵泡桐樹是焦裕祿同志于 1963 年春親手栽種,并在樹旁留影紀念。蘭考人民為緬懷焦裕祿同志,稱這棵泡桐為’焦桐’現在焦桐生長茂盛,每到春天數不清的桐花綻放,人站在樹下頓感心曠神怡。該樹 1978 年被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周圍園區歷經幾次修葺,環境風貌煥然一新。此處是來蘭考參觀者的必游之地’焦桐’已成為焦裕祿精神的象征。
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樣。1962年冬天,他來到當時內澇、風沙、鹽堿“三害”肆虐的蘭考擔任縣委書記,帶領全縣人民戰天斗地,奮力改變 焦裕祿 黨員 培訓基地的 貧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積勞成疾的焦裕祿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僅42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終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崇高風范。焦裕祿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 55 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卻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我們今天加強作風建設、改進干部作風,就要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結合新的實際把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黨員培訓基地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