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故園,是催生新中國的革命圣地。延安紅色培訓基地,延安精神的最顯著特征是艱苦奮斗。這種精神是由我黨我軍在井岡山時期和長征中所表現出來的舉世聞名的特別能吃苦的革命精神發展而來的。
延安黨員干部培訓學習方案 |
|||
時間 |
教學內容及活動安排 |
住宿 |
|
第 1 天 |
下午 |
報到 — 專車在延安高鐵站或機場 — 接班; |
延安 |
第 2 天 |
上午 |
開班儀式 - 領導致辭提學習紀律要求; |
延安 |
專題學習:參考課題 ——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 |
|||
下午 |
現場學習:寶塔山 —— 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江澤民、李鵬、朱镕基、李瑞環、胡錦濤、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登臨寶塔山; |
||
現場學習:鳳凰山革命舊址 —— 歷代以來鳳凰山一直是駐兵扎寨之地。山上有鎮西樓、鳳凰閣、文昌閣、六郎寨、狄青寨的遺址,城池規模龐大,保留較為完整; |
|||
第 3 天 |
上午 |
現場學習:延安革命紀念館 —— 原館址在南關交際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 |
延安 |
現場學習:楊家嶺革命舊址 —— 位于延安城西北方,是這里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舊址; |
|||
下午 |
現場學習:棗園革命舊址 —— 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 “ 延園 ” ; |
||
現場學習:王家坪革命舊址 ——1947 年 3 月,國民黨占領延安后,這里的部分建筑遭到破壞, 1949 年按原樣進行了修復; |
|||
第 4 天 |
上午 |
現場學習: “ 四八 ” 烈士陵園 —— 敬獻花圈; |
延安 |
現場學習:北京知青紀念館 —— 展示了當年北京知青在延安插隊期間勞動、生活; |
|||
下午 |
現場學習: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紀念館 —— 邊區中央局與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合并,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機關駐延安。延安時期,西北局設有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城工部、財經委、青委、婦委等部門; |
||
現場學習: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舊址 —— 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位于延安南川花石砭半山腰,是中共中央西北局 1941 年 9 月至 1947 年 3 月的辦公地; |
|||
第 5 天 |
上午 |
結束學習 — 專車送至高鐵站或機場 — 返程; |
無 |
????? ? 延安時期,是我們黨和人民軍隊歷經艱難困苦,不斷發展壯大,戰勝了最兇殘的日軍,并為全國解放奠定了堅實基礎的時期;是我們黨對中國人民百年奮斗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系統的、科學的總結,對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系統的、多方面的展開,從而達到成熟的時期。延安紅色培訓基地,這一時期偉大革命實踐的結晶,人們把她親切地稱為“延安精神”。延安黨員培訓基地
?????
延安精神的形成與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經濟因素有關。當時,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國難當頭時刻,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不得不屈服于國內外的壓力,
把矛頭指向日本帝國主義,于是,相對放松了對延安地區的圍剿,以至形成了國共合作的良好局面。延安紅色培訓基地,國統區經濟凋敝,民族工業舉步維艱,四大家族控制經濟命脈,大發國難財,加之,陜甘寧邊區及其他抗日根據地陷入的財政經濟困難境地??箲饡r期,在全國上下一片混亂,重慶等地出現無政府狀態,國民黨壓制民主,打擊進步力量,相比之下,唯獨延安成為了全國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黨員培訓基地
?
延安精神的形成來源于原生形態,在此其間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1、1935 年10月黨中央率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吳起鎮至1938年9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召開前后,是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階段。
我們黨在這一階段培育形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工作作風為主要內容的抗大精神和以“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為主要內容的白求恩精神。延安紅色培訓基地,1938年9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召開,糾正了王明的右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的政治路線,進一步確認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袖地位。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提出及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用來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是延安精神初步形成的又一重要標志。延安黨員培訓基地
2、1938年9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至1945年4月召開的黨的七大前后,是延安精神正式形成階段。
在這一階段, 形成了以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優良作風為主要內容的整風精神。延安紅色培訓基地,同時,在軍民大生產運動中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主要內容的南泥灣精神,而整風精神和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形成的主要標志。當時,中國處于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對陜甘寧邊區進行瘋狂“掃時期,特別是1941一1942 年,抗日戰爭處于極端困難時期,日寇對陜甘寧邊區進行瘋狂“掃蕩”,國民黨頑固派進行經濟封鎖、軍事包圍,而且華北各地連年發生自然災害。延安黨員培訓基地
陜甘寧邊區面臨的嚴酷斗爭形勢和嚴重的財政經濟困難,坐以待斃的死亡威脅向延安軍民提出了嚴峻的生存挑戰。為了克服各種嚴重困難,黨中央先后提出了著名的“十大政策" ,其中整風和大生產運動,是這個鏈條中的兩個關鍵環子,如果抓住了這兩個關鍵環子,其他問題都就好解決了,就抓住了中心。延安紅色培訓基地,對此,毛澤東曾指出:整風和大生產運動,曾經分別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質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著決定性作用,“使我們黨在思想基礎和物質基礎方面,立于不敗之地"。
3、1945 年4月黨的七大到1948年3月黨中央離開陜北,是延安精神的成熟發展階段。
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對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作了概括:即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延安精神作為內化在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靈魂,作風理論的形成標志著延安精神的形成。延安紅色培訓基地,同時, 毛澤東思想的成熟也是延安精神走向成熟的一個主要標志。因為,延安精神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哺育下得以形成的,上面提到的延安精神原生形態,即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整風精神、南泥灣精神、黨的七大精神,都與毛澤東倡導、培育和弘揚聯系在一起的。延安黨員培訓基地